慢性濕疹是一種常見且令人困擾的皮膚疾病,其病程較長,容易反復發作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。不過,通過科學的應對方法,能夠有效控制症狀、減少復發頻率。以下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應對慢性濕疹的實用措施。

日常護理是關鍵
1.
皮膚保濕:保持皮膚濕潤對於緩解慢性濕疹至關重要。每天應多次塗抹溫和、無刺激性的保濕霜,尤其是在洗澡後,皮膚水分尚未完全蒸發時立即塗抹,可有效鎖住水分,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。選擇保濕產品時,要注意成分,儘量避免含有香料、酒精等可能刺激皮膚的物質。
2.
避免刺激:要儘量避免搔抓皮膚,因為搔抓會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,加重炎症,形成惡性循環。同時,減少皮膚接觸刺激性物質,如鹼性肥皂、洗滌劑、熱水等。洗衣服時,建議使用溫和的洗衣液,並確保漂洗乾淨,避免殘留化學物質刺激皮膚。穿著方面,選擇寬鬆、柔軟的棉質衣物,減少皮膚與衣物的摩擦。
3.
注意清潔:保持皮膚清潔,但不要過度清潔。洗澡水溫不宜過高,一般控制在 32 - 37℃,洗澡時間不宜過長,5 - 10 分鐘即可。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沐浴產品,可選擇具有保濕功效的溫和沐浴露。洗澡後,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拍幹皮膚,而不是用力擦拭。
飲食調整助康復
1.
排查過敏食物:某些食物可能會誘發或加重慢性濕疹症狀,常見的有牛奶、雞蛋、海鮮、堅果等。患者可以記錄飲食日記,觀察在食用某些食物後濕疹症狀是否加重,若發現某種食物與症狀加重有關,應儘量避免食用。但需注意,食物過敏排查應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,避免盲目禁食導致營養不良。
2.
均衡飲食:在排除過敏食物的基礎上,保持飲食均衡。增加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攝入,如新鮮蔬菜(菠菜、西蘭花、胡蘿蔔等)、水果(柳丁、蘋果、香蕉等),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維持皮膚的正常生理功能。同時,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,如瘦肉、魚類、豆類等,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。此外,減少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的攝入,這些食物可能會加重皮膚炎症反應。
規範治療不能少
1.
外用藥物:外用藥物是治療慢性濕疹的主要手段之一。根據病情嚴重程度,醫生會開具不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藥膏,如氫化可的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等。這些藥膏能夠有效減輕炎症、緩解瘙癢,但使用時需嚴格遵循醫囑,按照規定的劑量和療程使用,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導致皮膚變薄、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。此外,還可使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,如他克莫司軟膏、吡美莫司乳膏,這類藥物適用於面部、頸部等皮膚薄嫩部位,且無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。
2.
口服藥物:對於瘙癢嚴重、影響睡眠的患者,醫生可能會開具口服抗組胺藥物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,以緩解瘙癢症狀,改善睡眠品質。在病情急性發作、外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,可能需要口服糖皮質激素,但此類藥物需在醫生嚴密監測下使用,避免出現嚴重不良反應。
3.
物理治療: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可採用紫外線照射治療。紫外線能夠抑制皮膚炎症反應,促進皮膚細胞的正常生長和修復。但紫外線治療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根據患者的皮膚類型、病情嚴重程度等調整照射劑量和時間,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。
心理調節同樣重要
慢性濕疹的長期折磨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、抑鬱等不良情緒,而這些負面情緒又可能進一步加重病情。因此,患者要學會調整心態,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。可以通過聽音樂、閱讀、運動等方式放鬆身心,緩解壓力。同時,與家人、朋友交流溝通,分享自己的感受,獲得情感支持。必要時,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,進行心理疏導。
慢性濕疹雖然難以根治,但通過科學的日常護理、合理的飲食調整、規範的治療以及良好的心理調節,能夠有效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品質。患者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,積極配合治療,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,共同應對慢性濕疹的挑戰。